SaaS 产品的平民化

SaaS 产品的平民化

由于做过面向普通用户的社交产品——微博,所以对产品的平民化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用户体验优先,评估活跃用户和使用时长,这些用来考核社交产品的指标,放在像 Slack、Zoom、Asana 这样的产品上,也一样有效。如果产品体验太糟糕,团队成员不爱用,那么你的产品很快就会被打入冷宫,没人理了。


面向全部信息工作者


现在 SaaS 产品的市场,直接目标已经不是一个个企业,而是企业的员工。仅美国就有 9000 万信息工作者,从财富五百强到路边咖啡店,市场容量在快速扩大。这 9000 万人每月贡献 10 美金的订阅费,全年就能创造一个 110 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当然一个用户不可能只订阅一款服务。这也是为什么 Fintech、S&M / CX 还有 Des / Coll / Prod 类的 SaaS 企业有着极高天花板的原因。


激活产品的网络效应


那些具有 PLG 特征的 SaaS 公司,在 CACs(客户获取成本)上有明显优势,因为体验好就能让用户口口相传;但能够帮助用户建立连接的具备网络效应的产品,能进一步的降低 CACs,通讯协作类的 SaaS 在这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例如 Slack、Zoom、Notion 等等;如果不具备连接性,也可以通过团队使用的方式创造连接性,还有成熟的产品社群,也是一种能够激发用户购买和续费的重要渠道。这个特性还强烈影响了“净收入留存率”与“持续收入”两个指标,我们会在“选择方法论”中详细讨论。


采用个人有限免费团队收费的模式


对比 Google 的办公套件和 Microsoft Office 的销售策略,会发现 Google 更受用户欢迎,因为自己使用完全免费,但团队使用就需要购买了。这样能够最大程度让所有用户体验到产品,就和先用后付款的方式一样,因为产品的粘性就是这样日积月累起来的。


以上的总结,是一款面向普通用户开箱即用的 SaaS 产品应该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不仅在我们评估一个 SaaS 公司时有效用,大家设计 SaaS 产品时也完全适用。

SaaS 产品的平民化

3.4 Ai 赋能 SaaS


Palantir 的 CEO Alex Karp 在他们首次财报会议上说过:“那些可以有效利用软件的公司,将会大规模碾压他们的竞争对手,在任何方面都会是这样”,现在把这句话改成“那些可以有效利用 AI 的SaaS 公司,将会大规模碾压他们的竞争对手,在任何方面都会是这样”,同样奏效。


例如 Square Capital 就是一个 AI 驱动的信用资产管理和借贷平台,它通过 Square 的前端商家数据来评估经营和自动发放贷款;Salesfore 的 Einstein AI 可以帮助客测销售,数据洞察还有完成自动化的任务。这些都是拥有客户数据的 SaaS 公司用 AI 来增强产品功能的典型案例。


从前面 Cloud 100 的数据还能看出,最近几年 Automation、BI / Analytics 这些类别下的公司和融资激增,利用 AI 来分析数据和实现流程自动化,也是很多企业提升效率和竞争力的需求。UiPath 就是这个领域的代表公司,他们通过 AI Center 让自己的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服务进入到 ML(机器学习)模式,开发人员可以训练 AI 来全自动化工作。


同时,AI 也正在成为 SaaS 产品的核心驱动部分,例如 C3.AI 的 CRM 服务,还有 Upstart 的 AI 驱动的借款服务,这些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 AI 来开展的。


目前只提到了 AI 赋能 SaaS,随着 AI Chips 速度的提升和 Computing Center 规模的扩大,会极大程度改进 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效率,我们可以深度学习语言视觉影像、蛋白质结构等等复杂的以前人类各种不可企及的智能化领域,所以 Deep Learning 加持的 AI as a Service 将会是一个市场规模更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