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外贸如何加速崛起

后疫情时代外贸人如何加速崛起

随着2020年疫情袭击,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绝大多数行业都得到了重创。但往往危机与转机共存,根据今年9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出口数据,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2,215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2.1%。其中,出口179,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进口142,93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1数据来源在文末】

由此可见,尽管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下,我国外贸进出口依旧在稳定增长,外贸规模不断再创新高。所以对于未来的出口业务,跨境商家的前景仍然一片大好。


尤其是深圳、广东、东莞等城市,从19年到20年的外贸百强城市中,几乎都是稳居前十名。


2019年十大外贸城市排名,依次是:深圳、上海、广州、东莞、厦门、苏州、珠海、宁波、重庆、青岛。


2020年十大外贸城市排名,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苏州、东莞、宁波、广州、天津、成都和厦门。

正是如此强劲的外贸态势,我国重拳出击,在北有京津翼一体化、中有长江经济带的大包围下,南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也提上日程。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深圳、广东、东莞等百强城市外,还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


中国入市之后,通过大规模“引进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目前中间品、技术、知识、资本、人员、服务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对市场规则的一致性以及国际标准的兼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我们需要这样全新的开放平台。


另外,随着技术模仿空间缩小和改革红利逐渐衰弱,近年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继续探索通过科技仓新、产业升级,向国际价值链高端攀升培育新经济动能。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北有京津翼一体化、中有长江经济带,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持,所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


第三、湾区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增长和技术变革领头羊。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通过其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群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在经济、人口、科技、产业等领域都体现了无可比拟的聚集优势。所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科技持续发展的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现阶段持续发展的需求,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湾区覆盖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0万,在湾区内已有人口分布及交通状态下,5-10年打造全方位新的立体交通。

后疫情时代外贸人如何加速崛起

已有交通配套


高速公路:总里程7673公里;


铁路运营:总里程5500公里;


城际轨道:总里程1430公里;


机场: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5座干线机场;


港口: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珠海港;


规划交通配套


港珠澳大桥:现已建成通车;


虎门二桥:现已建成通车;


赣深高铁:赣深高铁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赣州至深圳乘车时间将将由7小时压缩至2小时,河源至深圳将由3小时压缩至1小时以内。


广汕高铁:预计2021年低通车;


深中通道:预计2024年12月建成通车。


深圳第二机场:目前消息是建在惠州;


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已确定选址佛山高明。


第四: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新机遇,7大目标和原则


-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 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的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香港。近年来香港经济增长放缓、贫富差距拉大、阶层流动性趋弱等社会问题有所加剧,影响到香港社会稳定和人心回归的大局,急需探索如何将香港自由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专业服务享誉全球,加上「一国两制」的双重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会担当重要角色,一方面促进和支持区内经济发展,提升大湾区在国家双向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同时便利香港优势产业在大湾区的发展,以香港所长,服务国家所需。【2相关来源在文末】


在如此优势的香港,不乏独具优势的企业。国内商家想要加大出口,可以借助大湾区独特的发展优势,推动外贸业务。